日前,我系申报的“艾草种植加工技术”微专业正式获得教育部“双千”计划批准设立,成为全国首批聚焦艾草全产业链的应用技能型微专业。该专业由药学系袁国卿教授领衔,旨在精准对接蓬勃发展的艾草产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为服务国家乡村振兴与大健康战略注入新动能。

立足“世界艾乡”,填补人才缺口
南阳,素有“世界艾乡”美誉,艾草产业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据统计,南阳拥有注册艾草种植加工企业1551家、服务机构393家、批发零售企业3132家,艾草产品网络电商超3000家,艾产品占据全国市场份额70%以上,全市艾产业年产值约150亿元,种植面积占全球总量的80%。产业规模急速扩张的背后,是对兼具艾草种植、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电商营销及艾灸服务等全链条技能人才的巨大渴求。
“艾草产业已从传统中药材升级为融合种植、加工、康养、文旅的综合型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黄金赛道’。”微专业负责人袁国卿教授指出,“小艾草”正成长为助推地方经济的“大产业”,但专业人才供给存在显著缺口。新设的微专业正是我系敏锐把握产业发展脉搏,依托深厚的中医药学科积淀和地方特色资源优势,联合河南绿莹艾草制药有限公司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共同打造的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致力于填补国内高校在此应用型人才培养领域的空白。
课程体系紧贴产业,培养“一专多能”技能人才
该微专业精准定位于培养“懂种植、精加工、善营销、会服务”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其课程体系设计以“产教融合、技能递进”为核心,紧密围绕艾草产业链(种植—加工—研发—销售—服务)的岗位需求,构建了“基础理论+核心技能+实践应用+职业拓展”四维课程模块,总学分为10分,包含5门核心课程:
1.《艾草种植技术》(36学时,2学分):涵盖艾草品种分类、生长特性、种苗繁育(种子快繁、根茎育苗)、标准化种植流程、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防治、采收干燥及农械操作等。
2.《艾绒加工技术》(36学时,2学分):重点教授艾草醇化、提绒、卷制、精油提取工艺及自动化生产线(如卷条机、包装机)操作。
3.《艾制品生产技术》(54学时,3学分):系统学习艾条、艾枕、艾灸贴、足浴包及艾草日化品、保健品的开发与生产流程。
4.《艾草商务基础》(18学时,1学分):聚焦直播带货、跨境电商、品牌策划、艾草主题农旅设计、体验式营销、成本核算及供应链管理。
5.《艾灸实用技术(仲景灸法)》(36学时,2学分):传授南阳特色的仲景灸法,包括穴位辨识、艾灸手法、理疗服务规范及艾灸馆运营管理。

产教深度融合,“真刀真枪”练本领
微专业采用创新的“双导师制”与“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强调“真场景、真任务、真本领”。河南绿莹艾草制药有限公司、南阳九地农艾制品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的技术专家和高管将深度参与教学,与校内教师共同授课,确保技术传授紧贴产业升级前沿。
实践环节是培养的核心,占比高达70%。学校投入建设了完善的实训条件:
校内基地: 拥有10亩标准化艾草种植园(配备水肥一体化系统、收割机等)、现代化加工实训车间(配置提绒机、卷条机、精油提取设备等)以及专业艾灸实训室(配备艾灸床、穴位模型、排烟系统)。
校外基地: 在合作企业及康养机构设立实习基地和实践点,为学生提供从田间管理、车间生产到市场销售、灸疗服务的全流程顶岗实习机会。
评价体系突出技能导向,采用“理论30%+实操70%”的考核方式,并制定了针对艾草种植、艾绒加工、艾制品生产三个核心岗位的《岗位技能量化考核表》,精准评价学生的实战能力。
师资雄厚资源足,护航学子高质量就业
教学团队由校内外资深专家组成。校内团队以袁国卿教授(主讲《艾草种植技术》)领衔,汇聚了杨明勋、金国柱、孙丁贺、李森浩、迟栋、葛梦焕、李明哲等来自中药学、药学、电子商务、植物生理、药物检测、中药炮制、中医灸疗等领域的骨干教师。企业方则聘请了马文晓(河南绿莹)、周明生(南阳绿莹)、侯宏(南阳九地农艾)等艾草加工行业领军企业的总经理担任兼职教师,传授一线经验与技艺。
教学资源保障充分,学校联合行业专家开发了《艾草种植技术》《艾制品生产技术》《仲景灸》等特色校本教材和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如VR模拟提绒工艺)。该专业纳入学校重点建设规划,获得“双千”计划专项资金及地方产业扶持,首批招生100人,面向2025届中药学、药学专业学生开放。

启航在即,点燃学子职业新梦想
“艾草是南阳的金名片,这个微专业把家乡特色产业和中药专业学习完美结合,能学到从种艾草到做产品再到卖产品的全套实用技能,还有企业导师手把手教,对将来就业或创业都太有帮助了!”药学系书记杨明勋在得知专业获批后兴奋地表示。“我对中医药文化很感兴趣,艾灸的神奇效果早有耳闻。这个微专业能把传统智慧和现代技术结合,还能学到实实在在的种植加工本领,太吸引人了!”一位药学专业大二学生兴奋地表示,这为她未来投身健康农业或自主创业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技能护照”。随着“艾草种植加工技术”微专业的落地,药学系在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这株承载着传统中医药智慧与现代产业活力的“南阳艾”,不仅将在菁菁校园里培育出产业急需的“新农人”与“能工巧匠”,更将为擦亮“世界艾乡”品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健康中国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贡献坚实的南阳医专力量。